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車聯網導航應用-淺析Waze Mobile


Waze Mobile成立於2008年,是一個基於GPS的導航行動軟體應用程式,如同在Waze網站上看到該公司的口號“Get the best route, every day, with real–time help from other drivers.”,這也是Waze與傳統導航軟體的不同之處,Waze是一個由社群驅動,同時也收集使用者的地圖資料和其他資訊。此外,還能學習使用者的駕駛時間、提供路線和即時路況更新的應用程式,而Waze的社交功能也提供使用者報告事故、交通堵塞、速度和警察,並能更新道路、地標、門牌號碼等等功能。Waze2013年的全球行動通訊大會上贏得了最佳整體行動應用程式獎,並於同年被Google所收購。
Waze提供的服務本身可以看到車聯網的影子,車聯網主要就是利用傳感器、計算、網路及控制等技術以感知道路和交通,實現多個系統間大量資料的互動,以提供高效率及安全的交通環境,而Waze也是藉由大量收集交通資訊以提供駕駛選擇最佳的行車路線。本文藉由研究Waze搜集停車相關資訊的專利以淺析其運作原理以及運用在車聯網上的產品商業模式。

US 7,936,284專利


這件US 7936284專利根據專利說明書所揭露的資訊來看,乃是提供駕駛一個用以蒐集停車時間的系統。這個系統的組成原件包含有至少一個通訊或導航裝置110(可以是手機、衛星導航、電腦、感測器等等)以及一個應用程式伺服器(application server120,其它原件還有螢幕(112)、喇叭(114)以及輸入裝置(116)等。其中最重要的原件莫過於該裝置110以及伺服器120,通訊或導航裝置扮演著確認位置即時間的角色,同時具備儲存或傳送瞬間位置即其相對時間的功能,並可藉由各種網路與伺服器相連接; 而應用程式伺服器則接收來自通訊或導航裝置所傳送的位置及時間序列資料,並據以判斷尋找停車位的時間。


該系統運作原理主要如下圖所示,首先由伺服器來偵測駕駛是否開始尋找停車位(例如:根據駕駛日常的行車模式,當駕駛開始繞著某一地區行駛時,則判定駕駛正在尋找停車位),當系統判定駕駛開始尋找停車位後,若車輛處於停止或減速(車速低於預設值)狀態時則判定為找到車位,並計算開始尋找車位到找到車位的時間。此外,系統還會在找到停車位後回溯行車路徑確認起始點,以提升其計算時間的準確度。


值得注意的是,伺服器除了收集尋找車位所需的時間外,也可藉由停車場繳費系統、監視器、甚至是衛星照片來搜集當地的車位數量、空車位比率、車輛流動速率以及停車費率等,這些都是伺服器搜集的資訊,並可提供給駕駛參考。

車聯網產品模式

在「車聯網產品原則」一文中,討論到了一個好的車載應用應具備的基本原則,本文就以下表這幾個基本原則來分析Waze提供的服務。


車聯網產品原則
Waze服務
分析
使用者需求為出發點
滿足開車時的需求,以及在安全與方便的情況下使用。
Waze可以讓駕駛在開車時獲取與駕車相關資訊的應用。
開車時使用應用程式可能會分散駕駛注意力,目前較佳的解決方法以語音輸入為主。
使用者體驗
應用需簡單、便宜且可自行安裝,又可通用於多數車型。
駕駛僅需安裝Waze於行動裝置上,且不受車型限制。
跨車型及簡便的安裝特性以提升駕駛使用者體驗。
盈利模式
根據HIS研究,大多數駕駛僅會為提供交通資訊等重要訊息的服務服費。但迄今即使有龐大用戶的地圖公司仍未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
Waze提供經銷商和廣告商發行廣告,還提供新聞台直接從Waze取得當前交通報告。
人大多數的心態願意為硬體掏錢,而不願為看不到的服務付費。因此Waze的盈利主要以廣告收入及販售資訊為主。
轉換角度
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方向,是將使用者日常的應用轉換在車輛上安全的使用,其推廣成本最低,也最容易被使用者接受。
Waze保持駕駛於車上使用衛星導航的習慣,推廣效果最好。
寄望去培養使用者的新習慣,時間很長且風險很高。因此如何把日常使用習慣帶到車內安全得使用,是最需要注意的。
社交
社交不僅是使用者的需求,更是車載應用價值體現。應用可直接以app的方式呈現在行動裝置中,進而傳播、推廣應用。
人們可以報告事故、交通堵塞、速度和警察等資訊。Waze還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報告,確定附近最便宜的加油站。

透過分享等方式互動吸引使用者參與,使用者以及使用者間的互動是重要的競爭門檻,可以防止山寨。

結論

做為一個由社群驅動的導航軟體車載應用,Waze不僅提供傳統導航軟體所能提供的資訊外,更藉由使用者間的互動提供了傳統導航所無法提供的服務,而能提供如此豐富的資訊給使用者,就必須仰賴大量的資料收集以及聯網技術。這也是在US 7936284這件專利中所體現的精神,利用大量日常所累積之停車相關資料以估算所需的停車時間,並可將計算出來的資訊提供給其他車主參考,以提升整體交通效率。
再從車聯網產品模式的原則來觀察Waze的服務,可以發現Waze的服務高度符合該原則,不管是使用者的需求、轉換角度以及社群的聯結都是Waze所能滿足使用者的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盈利來源的部分,至今主要以廣告以及提供交通資訊給新聞台的收入為主,未來是否能將盈利來源擴展至使用者(會員)上是值得好好觀察的(就連擁有千百萬使用者的地圖公司,都尚未有來自使用者穩定的營收)。

最後從專利佈局的角度來看,儘管Waze可以稱得上是一間發展不錯的新創公司,但在專利佈局方面的投入似乎還是少了些。迄今僅有4件美國專利公告,對於一間新創公司無法將資源投入在專利的佈局似乎還情有可原,但對於一間經歷過訴訟洗禮(2013Eclipse IP LLC,於美國加州中央聯邦地方法院向Waze, Inc.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的公司而言,實在需要好好加強這方面的投入。

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讀書摘要-運輸2.0全智慧車聯網] 車聯網產品原則

網路已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全面的影響,汽車產業也不例外。而行動網路透過應用程式(app)的方式正與汽車產業緊密結合中,對於汽車產業將有深遠的影響。儘管目前有少數具備大規模使用者的行動網路公司(主要以提供地圖導覽、語音等服務),但其盈利模式目前也不清晰。雖然目前車載應用尚處於起步,但根據行動網路的理念,以下便是分析一個好的車載應用應具備的基本原則。

1.使用者需求出發點
   a.針對使用者開車時場景
      車載應用須滿足開車的需求,若是在不便於開車時或不需在開車時使用的應用,都無法吸引顧客。
   b.安全使用
      滿足使用者在安全、方便需求的狀態下使用行動網路是車載應用的前提。除了語音操作外,目前尚無較佳解決方法。

2.使用者體驗
   a.簡單、便宜,可自行安裝。
   b.通用型,無需考慮不同車型。

3.盈利模式
        目前盈利模式仍以硬體銷售為主(連擁有廣大使用者的地圖公司都尚未找到除了硬體外的盈利模式)。

4.轉換角度發現使用者需求
        現今車載應用主要將車輛資料呈現予給駕駛,但與車關聯越多就越難推廣。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方向,便是將使用者日常的應用轉換在車輛上安全的使用,例如將社交應用應用於車上,的推廣成本最低,也最容易被使用者接受。

5.社交
        社交不僅是使用者的需求,更是車載應用價值體現。
    a.應用可直接以app的方式呈現在使用者手機中,進而傳播、推廣應用。
    b.與使用者以及使用者間的互動是重要的競爭門檻,可以防止抄襲。

    c.透過分享等方式互動吸引使用者參與。例如:Waze